close

 

拒絕偏方,汲取老祖宗智慧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中西互補效果佳

 早在18世紀醫書《外科正宗》,便記載和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類似的皮膚病。中醫認為,此病和先天體質有關,可依症狀分為濕熱內蘊、脾虛濕盛、陰虛血燥、脾腎兩虛,治療方向為清熱除濕,養血潤燥。

 1992年,倫敦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就曾發表中藥醫治成人及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成效,之後相關論文不斷。

 2003年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中西合作醫療中心,參照該團隊的研究方式,以嚴謹臨床實驗評估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療效,「中醫治療效果的確優於對照組,」中西合作醫療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肯定,「如果能按病情隨時調整藥方,效果會更好。」

 鄭慧滿觀察,對反覆發作的頑固型病人,中西合併治療(初期:外用藥膏+中藥+潤膚劑;中期:中藥+潤膚劑;緩解期:潤膚劑),能降低復發頻率,減少類固醇藥膏用量,改善病灶嚴重度。

 善用中醫有助控制病情,但不可和草藥店、偏方混為一談,「要有執照,或是大醫院的中醫科,才能確保品質,」朱家瑜表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針對個人病情變化會做調整,「如果有人說,一帖藥就能根治,但要你吃3年,絕不是真正的中醫。」他提醒,有些中藥宣稱很有效,卻可能添加類固醇,不可不慎。

 中醫從改善體質著手,西醫則能迅速緩解症狀。保持冷靜,選擇專業、經驗豐富的醫師,配合治療,才能各取所長,制服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強敵。

 

中醫保養方

 

●外用劑

 材料:魚腥草1兩、荊芥1兩、地膚子5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煮成一鍋藥草水,清洗完後用毛巾浸濕,敷在癢處,也可以直接浸泡20分鐘後,擦乾即可。也可拿艾草葉、藺草煮水洗澡,效果也不錯。

 

●內服湯方:銀花解毒湯

 材料:一歲以下嬰兒:金銀花1錢半、甘草5分。幼兒:金銀花3錢、甘草1錢

 做法:約一碗半水小火滾10分鐘,一天分3次喝。(藥方提供:林君玉醫師)

 

中醫飲食禁忌

 

鄭慧滿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飲食要清淡,烹調方式避免燒烤油炸,少吃:

 辛辣:辣椒、大蒜、芫荽、老薑、蔥、沙茶醬。

 刺激:醃漬品、咖啡、咖哩。

 燥熱:蛋糕、巧克力、薯條、炸雞、茴香、韭菜、肉桂、羊肉。

 寒涼水果:哈密瓜、西瓜、葡萄柚、椰子、橘子。

 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fir Ch 的頭像
    Kefir Ch

    Kefir的RuRuSo日誌

    Kefir 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